当前位置:

主页 > 百科知识 >

教育最大的危险,是和孩子较劲

2022-12-13 17:11

已有条回答

心自由教育

2022-12-13 回答了个家庭教育问题
  很多家长都有切身的经历,到了孩子的叛逆期。
 
  他们经常跟你对着干,让他做什么,他偏不;不让他做什么,他却非要去做。
 
  孩子迷上游戏机,父母让他玩,他就偷家里的钱,逃学出去玩。
 
  父母多次劝阻,甚至父亲还经常气的把他痛打一顿,可是总是收效甚微。
 
  家庭经常为此发生争吵和冲突。
 
  妈妈有时候苦口婆心的劝说,孩子却生气顶撞:别的孩子都玩,我为什么不能玩?
 
  我家儿子今年上初二,现在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,处处不服我,和我对着干。
 
  跟儿子讲道理,完全说不到一块去。
 
  难道未来的日子,我注定和儿子水火不容,再也“管”不住他了吗?
 
  他的学习又该怎么办?
 
  01
 
 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,我和一位做心理老师的朋友聊起自己的难过、不堪和困惑。
 
  听完我满腹牢骚后,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:
 
  “你呀,太不懂青春期孩子的变化了。
 
  你越是和他‘较劲’,他只会越不听你的。
 
  放下你的权威感,不要用命令、要求的语气和他说话。孩子大了,也变了。你也要跟着变。”
 
  看我满脸疑惑,朋友讲起了“海格力斯效应”:
 
  这是一种弹簧式的反抗行为表现,尤其是有冲突的亲子关系中,父母管教越严格,孩子越叛逆;父母越训斥,孩子越顶嘴。
 
  是一种“你跟我过不去,我也让你不痛快”的消极抵触心理。
 
  坦白说,我确实没想过这一点。
 
  儿子天天在我面前晃,不成想,他已经从当初稚嫩天真的小男孩,长成嗓音低沉、开始有喉结的“小男子汉”。
 
  和我站一起,都高出我半个头。
 
  可我却忽略了他身体、心理的变化,意识不到过去习惯的教育方式,早就不再适合他了。
 
  和朋友聊完后,我沉思了许久,心里暗暗下了决心:
 
  不求改变儿子了,先改变我自己。
 
  第一天,我起了个大早,给儿子煎了两个他最喜欢的荷包蛋。
 
  和往常一样到点提醒他起床,告诉他说:“妈妈今天要早点去单位,你自己收拾好就去上学了”。
 
  虽然担心他迟到,但还是选择“不理”,盘算着晚上回家应该怎么“面对”他。
 
  下了班特地买了儿子一直说好吃的白切鸡,在厨房忙活时他刚好回来,便让他肚子饿的话先洗手吃点水果。
 
  当晚,我没有像过去一样老想问他学习的事。
 
  而是要他作业写完了,想干嘛就干嘛,放松一下也好。
 
  往后几天,我也是设法给儿子做好吃的,时刻观察和关注他的心情。
 
  偶尔看他无所事事,就喊他过来搭把手:
 
  “儿子,那屋子地还没拖,妈妈手有点痛,你拖一下呗。”
 
  “儿子,我要赶紧回个信息,那把青菜帮忙洗一下。”
 
  ……
 
  会“使唤”他做事,但不“过问”他学得怎么样。
 
  当然,在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,我会私下主动问班主任,了解他上课的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。
 
  听老师说和过去差不多,我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下来:原来不去干涉儿子,儿子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变得更糟糕。
 
  就这样,我继续尝试了一个月,放下自己的“爱操心”,调整教育儿子的方法,儿子果然也“变”了……
 
  02
 
  那天儿子期中考成绩出来了,我没敢问。
 
  想着他肯定不会跟我主动汇报,等找个时间再问问班主任情况。
 
  没想到,我从未预料到的一幕出现了:
 
  儿子在厨房门口站了一会,见我又叫他洗手吃水果,他直直看着我,开口说:
 
  “妈,我有件事想请教你。”
 
  一聊,原来是儿子这次考试有一科本来有信心,结果成绩出来不如他所意,只考了70多分。
 
  “你能帮我分析一下,我这扣分的问题出在哪里吗?”
 
  听到儿子主动和我聊学习,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但很快我又恢复平静,示意他回房间聊。
 
  整整一个多小时,儿子把半个学期以来遇到的困惑、学习上的压力、与同桌暗暗较劲的心思,通通讲了出来。
 
  原来他不是不想学习,而是上了初中后,环境变了,心态也变了。
 
  自己有时候会莫名其妙感到烦躁,一学不进去,或感到压力,就很容易胡思乱想。
 
  “妈,你知道吗?
 
  以前你一跟我提学习,我就很生气,觉得你只关心我考得怎么样,完全没关注过我的心情。
 
  这段时间你不再问了,我真觉得很轻松,觉得你还是那个爱我的妈妈,所以我决定和你讲。”
 
  听完儿子这番话,我鼻子一阵酸。
 
  为什么当初我只在乎他的学习,老是自以为是地命令他、要求他,给他压力?
 
  其实儿子遇到问题、困难,最需要父母的关心,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推开他、逼走他。
 
  差一点,我就犯下更大的错,差一点,我和儿子的隔阂就越来越深。
 
  好在我做了改变、及时止损,就过去犯的“错”向儿子道歉。
 
  我终于重新赢回儿子,他愿意和我讲自己的心声,也愿意听我的话了。
 
  03
 
  见证儿子一路从叛逆、厌学到如今的主动、积极,我明白了为什么儿子不和我说话,也知道了我俩关系好转的最主要原因。
 
  跟我这3个“自我改造方案”有关。
 
  第一,把孩子当成大人,认识到“孩子并非父母的附属品”。
 
  以前的我总想着儿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,是我生命的延续,对他有绝对的控制权。
 
  不管他多少岁,在我眼里都是不懂事的小孩。
 
  当他开始和我对着干后,我才慢慢意识到儿子到了“心理断乳期”。
 
  他渴望自由、尊重,希望有自己独立选择的权利,才会不遗余力尝试着摆脱父母的管束。
 
  教育学中的“尊重法则”强调: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,不要随意规划孩子的人生。
 
  简单来说,就是我改变对儿子的评价和看法,视他为独立的个体。
 
  第二,适当跟孩子“示弱”,丢掉父母的权威。
 
  父母的强势、权威,会在无形之中打压孩子的主动性和安全感。
 
  父母太强、太厉害,甚至有可能剥夺孩子独自尝试、摸索、成长的机会,破坏他的自尊和自信。
 
  父母不再高高在上,孩子才能站起来和父母对视,遇到困难懂得寻求父母的帮助,真实勇敢地反映自己内在的声音。
 
  适当跟孩子“示弱”、“认怂”,是一种“以退为进”、“以柔克刚”的智慧养育。
 
  第三,少说话,多做饭。
 
  回想起来,我发现自己最打动儿子的是,默默给他做爱吃的东西,不再过分提及他的学习。
 
  这也改变了儿子对我的“刻板印象”,理解妈妈其实是关心他的身体和心情,而不是只在乎他的学习。
 
  如果父母总在孩子面前唠叨,不分昼夜、不分场合地告诉孩子“妈妈就是为你好”、“现在要求你就是为你负责”。
 
  孩子听久了不仅耐心没了,还会因为感受不到切实的爱而心生怀疑:
 
  说那么多,还不是父母的借口、说辞,要我好好读书,肯定是为了自己的面子。
 
  比起父母的言语,青春期的孩子更看重行为和态度。
 
  04
 
  孩子多变的青春期中,父母要善于应变。
 
  从强势变成服软,从控制变成放手,从管家变成顾问,从决定者变成引导者。
 
  孩子敏感的心才能有处安放,他才有喘息的机会和空间,真正学会独自面对复杂的世界,成熟掌控自己的人生。
 
  衷心期盼每一位父母,都能和我一样为了孩子的未来做出勇敢的尝试和改变。
 
  最负责的爱,是改变孩子之前,父母先改变自己。

家庭教育百科

专注青少年家庭教育

上千名家庭教育导师1对1在线指导

Copyright © 2015 -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百科 版权所有豫ICP备202101611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