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主页 > 百科知识 >

你的孩子是否自律,取决于这6个教育习惯!

2022-11-29 15:20

已有条回答

心自由教育

2022-11-29 回答了个家庭教育问题
  前几天和闺蜜聊天,谈到教育孩子时她感慨道:
 
  “我们小时候,父母也没怎么管,照样学习长大,现在的孩子可真难教。”
 
  其实,孩子始终是孩子,不同的是父母。
 
  孩子不自律,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。
 
  习惯一:
 
  是“陪着”,还是“伴着”
 
  前段时间,河南的7岁男孩小曹,在网上火了,并且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赞。
 
  去年的小曹,还是个奶呼呼的小胖子,爸爸决定带儿子跑步。
 
  一年下来,小曹也从“3公里40分钟”,实现了“3公里15分钟”的提速,“小胖子”变成了“阳光小男孩”。
 
  爸爸表示,在此期间,孩子有过哭闹、想过放弃,最终,在他的陪伴下都完成了。
 
  看过这样一句话:每天高质量的陪伴,半小时远胜于一天。
 
  然而,并不是每个孩子,都如小曹这般幸运,能得到父母真正的陪伴。
 
  有的父母,身在孩子旁,心在手机里(工作上);
 
  有的父母,只是名副其实的“衣食父母”。
 
  父母的世界,很大;而孩子的世界,只有父母。
 
 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行为,都在无声的呼唤着父母的关注。
 
  孩子是否能从“他律”走向“自律”,高质量的陪伴,是第一道关。
 
  陪伴在质,不在量。
 
  哪怕每天抽出10分钟,对孩子全身心的灌注,一年下来,孩子也能集齐一整“桶”的爱,去滋养他们的信心与坚定、专注与果敢。
 
  习惯二:
 
  是“安排”,还是“商量”
 
  前两年暑假,我都会提前打听,给孩子报一些培训班,大多都会挑一些我认为对未来、对学习有益的课程。
 
  然而,不仅效果不太理想,而且冲突不断。
 
  有了这几年“出钱出力不讨好”的经历,今年我决定“躺平”,先让他自己拿主意。
 
  没想到,孩子想的正好与我想的不谋而合,我再三确认、带他试课,再报名。
 
  2个月的课上下来,几乎没让我操什么心。
 
  自然,孩子也有沮丧、耍赖、喊累的时候,不过,相对于我强加给他的,他能更快的回到正轨。
 
  有位作家曾说过:
 
  “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,有的是在脊椎骨上,有的是在神经上,有的是在道德上、感受上。
 
  然而最强烈的、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的尊严上。”
 
  感受到尊重,是一个人行动力的源头。
 
  很多时候,不是孩子不自律,而是缺乏自律的动力。
 
  习惯三:
 
  是“说道理”,还是“重行为”
 
  “跟你说了多少次,用完的东西归回原处”;
 
  “学习不好的孩子,也没有好未来”;
 
  “能不能不要再磨磨蹭蹭了”;
 
  ......
 
  是不是时常感觉:孩子越大越难教,很多小事,说了无数次,他们既不听,也不做,就像故意跟你做对。
 
  其实,不是的。
 
  这是我们的“说教行为”陷入了“超限效应”。
 
  在人的心理上,如果受到过多、过强,或时间过长的外部刺激,便很容易产生本能的逆反。
 
  道理很简单,如果仅仅用“说教”,就能影响一个人,那么,便不会有那么多教育冲突了。
 
  有效的教育方式是,用“做”代替“说”。
 
  需要掌握的原则是:
 
  我们心甘情愿做的事,便用行动做给孩子看;我们不愿做的事,便用“结果”让孩子去体会“后果”。
 
  比如:
 
  随处丢弃的玩具,下次再玩时,自然是找不到的;
 
  磨磨蹭蹭上学迟到,自然要遭到老师的“处罚”......
 
  彼时,再用简单的道理与耐心的讲解,让孩子体会到“自律”的好处。
 
  习惯四:
 
  是“权威式奖励”,还是“平等式激发”
 
  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?
 
 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,也习惯用这一招:
 
  “把这3页写完,就让你看30分钟电视”;
 
  “再读5分钟书,妈妈就带你出去玩”;
 
  “坚持一周叠被子,奖励你10块钱”;
 
  ......
 
  毫无疑问,孩子也是“勇夫”中的一员。
 
  被“物质奖励”喂大的孩子,看似自律听话,实则,孩子的内在动机,正在被“物质的欲望”和“权威的施予”逐渐吞噬。
 
  自律不是一种结果,而是一种热爱。
 
  真正的自律,也不是靠逼或哄,而是激发内在动力。
 
  真正能持久、快乐学习的孩子,往往是找到了学习的乐趣,而非被物质所吸引。
 
  真正生活习惯良好的孩子,是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安全感与满足感,而非为了得到某样物品。
 
  类似“物质奖励”的快餐式教育,不过是父母在偷懒。
 
  一个孩子,长大成人,需要十几年;教育好一个孩子,也没有捷径可走。

家庭教育百科

专注青少年家庭教育

上千名家庭教育导师1对1在线指导

Copyright © 2015 -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百科 版权所有豫ICP备202101611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