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主页 > 百科知识 >

学习自觉主动的孩子,家长都做对了什么?

2022-10-14 15:48

已有条回答

心自由教育

2022-10-14 回答了个家庭教育问题
  每当提起孩子的学习,听到的大多是家长的抱怨、挫败和迷茫:
 
  “我家孩子一到学习就开始犯困,多动,喝水上厕所。”
 
  “我都不敢辅导孩子写作业,怕一个不小心就气到昏厥。”
 
  “想让孩子自觉学习太难了,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!”
 
  不得不承认,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是爱学习、会学习的。
 
  毕竟学习这件事,诚实地说,的确不是一件多么有趣、快乐的事情。
 
  想要养出自觉、主动学习的孩子,还是得靠家长,靠家庭。
 
  PART.
 
  01
 
 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“学习观”
 
  曾看过一个新闻:杭州一个13岁的女孩从小成绩优异,日常生活中,她把几乎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。
 
  长期高压下,女孩对成绩特别在意,心里积攒了很多负面情绪。
 
  最终,一次单元测试“只考了全班第五”便成了压垮她心理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
 
  她觉得那是人生中的“污点”,一下子丧失了斗志,不愿意去上学,被妈妈批评后竟拿美工刀伤害自己,并冲妈妈叫嚷“我不想活了!”
 
  经医生诊断后,女孩被确诊为抑郁症。
 
  当医生问女孩为何如此看重学习,小姑娘脱口而出:
 
  “我们家亲戚的孩子,我爸妈朋友的孩子,全是尖子生,他们一见面就拿我们这些孩子的成绩作比较,我怎么能不学?”
 
  如果一个孩子对成绩高度关注,情绪受成绩影响很大,考得好就开心,考得不好马上灰心丧气,心态不稳定,这对于他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。
 
  这也反映出家长教育的一个误区:太把孩子的成绩当回事,过分关注成绩。
 
  孩子考得好就眉开眼笑,对孩子百般夸奖、宠爱;一旦考得不好,就对孩子没有好脸色,批评否定。
 
  事实上,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考试和成绩只是对某一阶段学习情况的考查,不应该成为学习的目的,也不能因此证明一个孩子的优劣。
 
  家长需要通过自己的态度和实际行动,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“学习观”。
 
  不管考得好与坏,重要的是看到成绩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,解决问题,得到进步,而不是简单地“唯成绩论”。
 
  PART.
 
  02
 
  关注孩子的好奇心
 
  泰国有一则很有名的励志公益短片《豆芽引发的梦想》,曾鼓舞了很多人。
 
  小女孩跟妈妈一起在菜市场卖菜,发现豆芽卖得特别好,就问妈妈:“我们可以种来卖吗?”
 
  妈妈没有否定或者忽视孩子的想法,而是告诉孩子:“我们试试。”
 
  于是,母女俩准备好各种材料,开始了种豆芽的第一次尝试。
 
  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,母女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,但是妈妈始终都跟孩子说:“我们再试试!”
 
  经过不断的学习、改良、调整,最终成功种出了豆芽。
 
  会教育的父母,不会只让孩子局限在课本里学习知识,他们懂得在日常生活中,保护孩子的好奇心,引导孩子体验、学习和思考。
 
  其实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,一两岁的时候就会开始到处看、听,摸摸这个、碰碰那个,探索周围的环境。
 
  这份珍贵的好奇心,是孩子未来爱上学习的关键基础。
 
  因此,从孩子小时候开始,家长就应鼓励而不是过度限制他的探索行为。
 
  安全范围内,允许孩子多尝试、体验。有条件的话,给孩子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环境,和孩子玩有启发性的亲子游戏。
 
  在生活中,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,鼓励孩子多思考、试错,找到问题的答案。
 
  在学习上,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底层能力:
 
  好奇心、独立思考能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,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生活。
 
  PART.
 
  03
 
  父母以身作则
 
  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
 
  当家长能起到一个良好的陪伴和榜样作用,塑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,孩子不知不觉就会爱上学习,有学习的习惯。
 
  有些家长,回家之后就尽量不看手机,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、讲故事,或者看自己喜欢的书;
 
  有些家长,在家里不是玩手机游戏、刷短视频,就是追剧、打牌。
 
  试问哪种家长,更有可能养出爱学习、会学习的孩子?
 
  所以说,希望孩子学习好,家长也不能光从孩子身上下功夫,反思一下自己,有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。
 
  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,努力改掉自己的坏习惯,不断提升自己。
 
  用自身的行动和状态去影响孩子,对孩子,对自己,都是有益的事情。

家庭教育百科

专注青少年家庭教育

上千名家庭教育导师1对1在线指导

Copyright © 2015 -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百科 版权所有豫ICP备202101611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