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主页 > 百科知识 >

4个方法,教出自律的孩子

2022-09-24 16:18

已有条回答

心自由教育

2022-09-24 回答了个家庭教育问题
  家有学龄小朋友,辅导作业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。尽管“双减”政策已开始实施,但家长圈里相关的吐槽依然不少。
 
  不久前,在闺蜜群聊起孩子的作业问题,就得知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消息。原来,闺蜜之一有个同事,家里队友在辅导一年级小朋友的功课时,血压忽然飙升,竟一下子晕了过去,然后直接住进了医院!
 
 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:
 
  “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,电脑一玩一整天,睡觉、吃饭、上学都得催,总之,大事小事,都得大人看着,否则,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。”
 
  其实,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。
 
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,是家长头疼的问题。
 
  对大多孩子来说,自律都是个稀缺货。
 
  他们做事常常朝三暮四,想到什么做什么,没一点计划性,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,不能有始有终,这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 
  海清在微博上发了她和儿子的对话,网友纷纷留言点赞:确认过眼神,是个自律的霸道总裁。
 
  海清:儿子,我陪你出去踢会儿球?
 
  儿子:写完作业。
 
  海清:踢完球再写?
 
  儿子:写不完。
 
  海清:写不完明天写。
 
  儿子:明天还有明天的。
 
  一个孩子对自己自律,去完成作为学生该完成的任务,按时写完作业,将来长大后,他会对工作自律、会对自己的人生自律。
 
  有时我们会欣羡他人的成功,总觉得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,成功是必然的。
 
  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,只不过他们早早地学会了自律。
 
  孩子的自律,不是靠父母逼出来的,而是取决于孩子的自尊水平。
 
  所以,想要养出一个高度自律的孩子,一定要做到这4点。
 
  01
 
  放弃强逼
 
  给孩子自主的机会
 
 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用拿米喂鸡的故事给出了答案。
 
  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,特意带了一只公鸡和一把米。
 
  他把米握在手中,用另一只手强迫公鸡吃米。
 
  结果,公鸡受了惊吓,不仅不吃米,反而扑棱着翅膀到处乱飞。
 
  之后,当他把米随意地撒在讲台上,并远离公鸡时,公鸡反而主动跑去啄起了米。
 
  教育孩子就跟拿米喂鸡一样。
 
  如果总是像统治者一样控制着孩子,逼迫着孩子,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动力,还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让孩子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。
 
  每个孩子都有对自主、自我的渴望。
 
  只有放弃对孩子的各种控制、命令和要求,尊重孩子的意愿,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,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,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。
 
  02
 
  忍住唠叨、指责和催促
 
  让孩子体验“自然后果”
 
  卢梭的“自然教育法”,曾被无数父母验证过“比唠叨、指责和催促有用100倍”。
 
  比如:
 
  孩子早起赖床,就让孩子尝尝迟到的后果。
 
  孩子写作业马虎,就让孩子尝尝被老师批评的滋味。
 
  孩子贪玩不吃饭,就让孩子尝尝饥饿的滋味。
 
  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有段时间放学后总是磨蹭着不想写作业。
 
  尹建莉老师看着着急,却强忍住不去管她。
 
  直到有一天,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在睡梦中惊醒说:“我没写作业,被老师批评了。”
 
  醒来后,她发现自己真的没写作业。
 
  尹建莉老师看着她焦急的样子,没有责怪她,而是建议她:
 
  要么今晚晚睡把作业写完,要么明早去学校和老师商量不写作业。
 
  结果,女儿坚定地选择熬夜写作业。
 
  自此之后,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就养成了放学后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。
 
  就像故事《小马过河》向我们揭示的道理:
 
  “无论别人多频繁地给我们指出危险,都不如我们亲自体验来得印象深刻。”
 
  只有让孩子从真实的体验里获得经验,从经验中总结因果关系,他们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,才有自我驱动和自我控制的内在力量。
 
  03
 
  改变奖励方式
 
  用精神奖励代替物质奖励
 
  朋友经常用奖励零花钱的方式激励女儿练琴。
 
  一开始效果确实不错。
 
  可时间长了,女儿便开始跟她“讨价还价”、“讲条件”,朋友对此很是无奈。
 
  记得美国心理医生曾做过一个“物质奖励实验”:
 
  他将一只小老鼠放到了自制的木箱子里。
 
  小老鼠在木箱里乱窜,无意中踩踏触发了机关,轻易得到了食物。
 
  经过几次以后,小老鼠轻松掌握了获得食物的技能。
 
  然而,这样的热情和满足感并没有持续多久,小老鼠就厌倦了。
 
  他不再在木箱里走动,而是在自己肚子饥饿时,才会选择按压机关来获得食物充饥。
 
  这就说明:物质奖励,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。
 
  最重要的是,物质奖励会改变孩子的学习动机,让孩子把“我要学”变成了“为了奖励而学”。
 
  一旦奖励停止,或者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,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也会荡然无存。
 
  让孩子的内心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。
 
  奖励越丰富,孩子才不会感觉无趣。
 
  奖励越走心,对孩子的激励越持久、越有效。
 
  04
 
  发掘孩子闪光点
 
  多给他“正面暗示”
 
  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通过实验证明:
 
  “有接近90%在品质、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,年幼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。”
 
  父母的语言,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。
 
  如果我们总是给孩子一些负面的反馈或者是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:
 
  你怎么这么粗心?你怎么这么喜欢偷懒?
 
  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接受这样的暗示,并用实际行动来证明“我就是你说的那样”。
 
  如果我们经常给孩子一些积极正面的暗示:
 
  你今天及时写完了作业,而且写得很认真;
 
  你很勤奋、很努力;
 
  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很自律的人。
 
  这些正面的暗示和积极的期待,会温暖孩子的心扉,促进孩子的内驱动力,让孩子自发地向上、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 
  05
 
  斯科特·派克在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中写道:
 
  “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。
 
 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。
 
 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,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,珍惜自己。”
 
  说到底,想要孩子变好,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好。
 
  当孩子感觉很糟糕时,我们永远无法教会他们自律。
 
  只有当孩子感觉愉悦时,孩子才会回报给我们惊喜。
 
  所以,想要养出一个高度自律的孩子,一定要给他们更多的尊重、信任、爱与价值感。
 
  只有让他们先相信自己能做好,他们才能成长为一个自律自觉的人。

家庭教育百科

专注青少年家庭教育

上千名家庭教育导师1对1在线指导

Copyright © 2015 -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百科 版权所有豫ICP备202101611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