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主页 > 教育问答 > 性格引导 >

孩子害羞、不爱表达怎么办?

2022-10-07 14:14

已有条回答

沐雨橙风

2022-10-07 回答了个家庭教育问题
  广场上,一位阿姨正在分发气球,好几个小朋友围上去:“阿姨,给我一个!”
 
  果果也想要,妈妈说:“你也去跟阿姨要吧!”
 
  果果小声咕哝了一句:“我不想要了。”然后藏在了妈妈身后。
 
  如果有以上任何一种情况,那么家长应该注意培养一下孩子的表达能力了。
 
  学会勇于表达自己
 
  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教育
 
  可别小瞧表达能力,等娃进入校园,越来越多的场合,需要娃参与讨论、沟通,自信地开口表达。
 
  比如,小组讨论、主题演讲、辩论赛、班干竞选......
 
  有的娃在任何场合都能侃侃而谈,大胆表现自己;而有的娃却唯唯诺诺,要么半天说不到重点,要么不敢开口……
 
  这时候,娃之间的差距就会被越拉越大。
 
  所以说,让娃学会勇于表达自己,是给娃的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 
  都是小小年纪,我发现一些明星家庭的娃,大多都有这样的共同特点,那就是非常善于表达,大方自信,能说会道的,简直让一众妈妈们又爱又羡慕。
 
  比如,陈小春的儿子Jasper,面对生气的爸爸,还能淡定安抚:Canyoustopangrynow?
 
  如果在小时候不培养娃的表达力,等到他们迈入职场,也会容易吃「不会说话」的亏。
 
  很多外国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登台发表演说,热情感染会场;
 
  而很多中国人经常为了一个演讲准备很久,甚至反复练习表情、台词、动作,但是上台后还是不能充分表达观点。
 
  在《他乡的童年》里有提过,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里,印度高管的人数多、比例高,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表达能力强。
 
  我们中国人很擅长完成事情,但羞于表达意见,而印度人,能言善辩,能够把一件事情表达得特别清晰、头头是道。
 
  有人曾经就对中国孩子的印象,采访了美国顶尖大学共35位教授,然而几乎都会有这么一句话:无论怎么鼓励,他们就是不说话。
 
  “中国孩子最需要提升的,是公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。”
 
 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,其实很多孩子,都有不少好主意,但却因为害羞、不自信而无法有效表达。
 
  那今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: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,勇敢表达呢?
 
  如何敢于表达
 
  多鼓励,培养自信心
 
  ①不要给孩子贴上胆小不爱说的标签
 
  孩子在3-6岁时,处于主动行动,探索,幻想阶段。
 
  但是还不会正确评价自己,往往在意、依赖成人的评价,行为主要不是源于内在的动机,而是被外在的反馈控制。
 
  很多父母在和其他家长交流的时候,喜欢用批评来调侃自己小孩,说自家孩子内向,不会说话。
 
  或是经常对孩子说:你怎么这么胆小,你怎么就这么不敢说呢?
 
  其实这是打击式教育的一种,这种行为会对孩子产生负面情绪,导致孩子自我怀疑:是不是我真的很内向,不会说话?
 
  渐渐的孩子也会越来越不爱说话,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会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评价。
 
  ②认真倾听,适当鼓励
 
  很多孩子不敢表达,是因为缺乏自信,孩子担心自己说出来的话出错,被嘲笑或挨批评。
 
  批评的声音多了,孩子越不自信,就不愿意表达了。
 
  那么,如何让孩子愿意表达呢?
 
  我们知道豌豆益智上课运用的6E学习法,就有一项是:主动表达(express)。
 
  在这里,和大家分享一下豌豆老师的鼓励方法图片
 
  第一步:在孩子不敢表达时,进行心理层面的肯定和引导
 
  在面对胆怯不敢开口的学员,豌豆老师会先在孩子心理层面进行肯定和引导:“你可以大胆一点,你想到的也许是对的!”
 
  第二步:在孩子表达的时候,认真倾听和及时反馈。
 
  认真倾听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重视,更有动力开口。比如,在孩子表达的时候,会点头肯定和用眼神注视表示聆听。
 
  及时反馈会让孩子知道:你有在听我说,会更有兴趣说下去。比如,当孩子答对之后,豌豆老师会及时表扬:“宝贝真棒!”
 
 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,父母的肯定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强心剂,我们要学会多用鼓励的言语,避免打压式的教育,孩子才会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。
 
  每一个孩子出生之际都是一张白纸,自信还是自卑,其性格底色,往往来自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。
 
 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
 
  爱不爱发言提问体现出孩子愿意不愿意说出来,更说明孩子是否有一个勤于思考、敢于表达的头脑。
 
  孩子到4岁之后进入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的时期,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不是问题的问题都会在他的脑子里出现,而且迫切希望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。
 
  可是能否坚持下去,形成爱发言、爱提问的好习惯,与家长的反应和态度密切相关。
 
  很多时候,大人对孩子的问题心不在焉、答非所问或不耐其烦,甚至被认为是找麻烦。
 
  孩子受到冷落,他们再去动脑子提问题的热情没有了,渐渐地放弃自己的想法,变成了一个不愿思考、缺乏个性的人。
 
  虽然这是家长和老师不愿意看到的事情,但是错误的教育态度将会导致这个结果。
 
  因此,即使孩子的问题很多、很简单,家长也不能嘲笑他。
 
  如果家长手头很忙,没法当时给孩子解释清楚,等手头的活儿忙完以后再与孩子探讨。
 
  家长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“问题小博士”之类的笔记本,专门记录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,他从中得到了认可,这是对孩子提问行为的莫大奖励。
 
  对于回答不出来的问题,家长诚实坦白,也记录下来,可与孩子长期共同探索。
 
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,鼓励孩子主动思考,有助于孩子主动表达。
 
  家长平时与孩子交流的时候,多问几个为什么,启发他向纵深思考,长期下去,他也习惯于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。
 
  家长还要减少直接向他灌输知识的做法,遇事先设悬念,再启发,让孩子自己“悟”出其中的道理。
 
  平时鼓励孩子多观察,在观察中多思考几个“为什么”和“怎么样”,再查阅资料寻求答案。
 
  对于孩子错误的说法,家长要耐心倾听、耐心解释,不要打击孩子思考与发言的积极性。
 
  表达能力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很重要,但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达的。
 
  一方面,我们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,让孩子敢于表达。
 
  另一方面,我们要加强娃的思维逻辑的锻炼,让孩子会表达!

家庭教育百科

专注青少年家庭教育

上千名家庭教育导师1对1在线指导

Copyright © 2015 -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百科 版权所有豫ICP备2021016114号-1